沧海一粟
在这之前
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次旅行,正如我还是不会写文章的开头,坐在屏幕前纠结了半天绞尽脑汁,敲下第一个字母结果发现摁错了。
总体来看是非常精彩奇幻的旅行,这段经历在我短短二十年的人生中是及其稀少的存在,上一次让我记忆深刻还是6岁去烟台看海,当时大概是在当地一个亲戚家住了一个多月,彻底让我过足了瘾,大海的亲和力超出了儿童大脑的想象,那种新鲜刺激带来的冲击和惊艳使我对今年暑假去日照的记忆黯然失色,以至于玩了两天回来之后感觉索然无味,暗中感慨这些年来商业化对各个地点的吞噬,使其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和人文风格。俗套和money的臭味充斥着空气,商家们忙着从游客身上狠狠的捞一笔,至于环保更不在他们的讨论氛围内了,整整一个乌烟瘴气(我本来从日照回来想写点东西但是实在没什么可写就放弃了)。
然而这次来到魔都,一开始是把自己代入一个乡下人身份(?)来到这里,不由得处处谨慎,但没过多久竟没感受到一点的违和、别扭。事实证明我心里的纠结是多余的,不仅仅是因为上海人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多么排外和高高在上(或许是我并没有遇到这种人),而且我渐渐也想通了,既然是来旅游的,就不必以一个较低的身位来观察所到之地,自己的快乐永远是排在第一位。这样下来,所谓的东方明珠变成防御塔之类的也成了普普通通的笑话。
初识
其实在这场旅行两天前,学校组织我们院的24级学生来到公博会参观,地点就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在完成基本的参观和杂七杂八之后,借着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几个同学坐地铁来到南京路逛了一圈,就当是打个牙祭。做好了心理建设,不至于到时候喜出望外做出一些及其低智抽象的事情来。
算上这半天,默然的上海之行应该是三天,而不是两天半。
这几天还是很热的,赶路的时候没走一会就流汗,一到地铁里吹空调还有点刺骨。感觉吹不走疲惫,反而加重了一些负担。
消费
虽然预算不是很多,但还是买了一些比较喜欢的东西,甚至还买到了枫与铃的色纸。
探索
在陌生的城市,还好有向导(同行的吉他手)和地图,基本上没有走太多弯路。
不仅见到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雕梁画柱,大理石和木质材料打造的人文美景,还见识到深在巷陌里的平凡生活,带有地域特色但异常亲切和熟悉的日常。
第一天下午,顶着大雨来到百米香榭,这里很像小时候去过的大型集贸市场,但是属于二次元的盛宴。很多小店里藏着意料之外的宝藏,见到了一些少见的动漫专辑CD,还有限定的周边。
回去时候已经很晚了,在地铁站走了很长的路,到酒店已经十点多,累的一点不想动了//>//
第二天也是去了雾雨咖啡店,好想在这种安静温馨的地方好好睡一觉
晚上近距离观察到了磁暴线圈,坐渡船到外滩看了夜景顺便复刻了优质战士
~ fin ~
当我站在外滩观望,陆家嘴的繁华与我毫无关系。当意识到一切都需要钱的时候,我的青春就已经结束了。
我会永远记住第一次被东方明珠俯视的震撼
记住那个疯狂的下午
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穿梭在金钱和科技组成的迷宫
渴望并急切地凝视着这座我久久无法触及的城市
“不过是我的日常罢了”
这句话该以什么样的态度
从那些人的口中说出来
如同浅浅的波浪
却轻松地冲走了不起眼的我
后记
(1)引用视频BV1qsWCz4EWk的开头
(2)2025.10.26 无聊发呆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结尾该怎么写……哈哈,隔了一个月才发出来





